Returning Yesterday to the Future – Parallel Universe of the Showa Era

An interview with Misono Universe, a subculture hotspot once the biggest cabaret of Japanese Showa Era

 

Feature Story

把昨日還給未來──昭和時代歌舞廳的平行宇宙 Published in Mirror Magazine 

Osaka, JP

Changhua, TW

March 2018

成年禮前夕的「全日本赤犬歌謠祭」氣氛迷幻。(味園Universe提供)

日本大阪黑門市場燈籠下,觀光客絡繹不絕。店家拚了力拉長嗓門,彷彿要將失落數十年的生意用力招攬回來。縱然全國景氣依舊低迷,四五年來,當地直線飆升的觀光潮喚醒在地人半世紀前苦澀但光華的記憶──關西娛樂重鎮的傲氣,戰後不屈不撓的文藝浪潮,衝擊中勇於創新並傳承的昭和精神。

主要交通樞紐難波站(Namba)就在近旁,公事包、行李箱川流不息。然而幾步之遙外,隱身巷弄深處的「裏難波」(Ura-Namba)一帶則風格迥異,老舊建築物之間,某些街角閃爍著豔麗彩燈,行人紛雜進出,宛如雲泥之別的異次元空間。

新世代的大阪人或許多已嗅不出六七○年代最奢華的的歌舞昇平、紙醉金迷曾在此發生,甚至不屑造訪今日管線外露、充斥老旅館、恍如經濟泡沫縮影的詭異街區。然而再往內踏近一步,另有群人正來自各方,在頹廢的氛圍中敲打出各自的風情萬種,讓這裡成了次文化基地。

其中,霓虹招牌閃耀著「味園」的磚紅色大樓,從同名電影《味園Universe(極道好聲音)》到預定今年夏天上映的《銀魂(Gin Tama)》真人電影第二部,身影都不曾缺席。作為昭和時代全日本規模最大、揚名國際的歌舞廳,味園大樓其實與臺灣有一段深刻淵源。

採訪這天正是日本「成年禮」節前夕,處處洋溢新春的氣息。從大樓平靜的外觀不易察覺,地下室重磅的舞台音響與復古絢爛吊燈之間,歐吉桑們組成的「赤犬樂團」正與不同世代樂迷展開一場瀰漫昭和風情的嬉鬧表演;二樓狹窄幽暗的酒吧迴廊間,在攝影禁令的保護下,變裝皇后(drag queen)與綁縛戰鬥員(BDSM performer)們則精心準備年度盛事「夜光金魚」的深夜登場。猶如昭和時代震天價響的名號「寰宇歌舞廳(Universe)」,這裡,今日仍是裏難波的另一星球。

逃難臺灣人創立日本最大夜總會 

味園企業的創辦人施明星、今日負責人志井廣明的父親,原為臺灣彰化人。據鹿港施家成員與今日「味園Universe」表演廳經理竹原一平(Takehara Ippei)口述,二次大戰期間,施明星隻身一人逃難至日本。槍林彈雨中,許多小船都遭擊沉,但他平安上岸,心中感念守護家鄉的神明媽祖。

夢土不如理想中完美,日本社會對臺灣移民並不友善。他最初落腳大阪賣臺灣香蕉,接續著鑽研米飯及咖哩,在昭和時代的創新氛圍中嘗試各種經商手法。

昭和31年(1956年),味園大樓風光揭幕,其中寰宇歌舞廳垂直打通4層樓、配備聲光效果華麗的雙升降舞台、裝潢採當年前衛的科幻未來感,成為政商名流聚會的熱門場所。「許多表演在日本最大的夜總會賺錢(In Japan’s biggest club, a lot of show for the yen.)」──1962年2月,美國《生活(LIFE)》雜誌以跨頁篇幅介紹寰宇歌舞廳,照片中藍與桃紅色系夢幻空間、360張配備紅燈的桌檯、1000席座位與近千名女公關,盡顯昔日的風光氣派。

這張剪報,如今仍貼在表演廳後台準備室一面白牆上。半世紀以來的媒體報導、表演海報、活動照片、表演者──包含臺灣花蓮蒞臨表演的原住民舞團,從牆面到天花板貼滿了約莫20坪的準備室。望著老照片,色彩絢爛的秀場幾何空間裡,歌者舞者光芒四射地高歌,幽浮在空中旋轉,人們目眩神迷地盪往對明日無邊無際的想望。

這裡不只捧紅了後來被日本人譽為演藝圈教母的和田現子(Wada Aikiko)、人氣無敵的粉紅淑女(Pink Lady)等,更是老牌明星們不願錯過的舞台。

未料80年代,日本經濟泡沫化,寰宇歌舞廳生意也急轉直下。志井廣明的堂妹、東華食品負責人施敏雀回憶,全日本東倒西歪的震撼期,伯父出售全盛時期擁有的停車場、游泳池等資產,以留住相對珍視的事業體。自此,味園大樓隔開6個樓層,轉為具有綜合機能的新商場;寰宇歌舞廳空間縮減至地下一樓,二樓則有陪酒的媽媽桑,高樓層經營旅館,縱然仍吸引商業人士駐足,榮景已不如以往。

2011年,歌舞廳更在生意蕭條中畫下句點,「Universe」轉型為活動、宴會、表演場地,供演藝團體、企業及私人租借至今。竹原一平在這兒任職了21年,但他笑著透露,其實有16年都在等待歌舞廳轉型。他偏好現在的氣氛和味道,但非常鍾情於舊空間原汁原味的造型設計。「這裡很怪!就是很怪!」閒來無事喜歡蒐集燈飾、裝潢材料的他,在「大阪城廳(Osaka Castle Hall,現大阪最大表演廳)」擔任過3年半木工,也曾走訪大阪僅存的部分歌舞廳,但仍覺這兒特別。

問他喜歡什麼表演?「人生就是一場表演。」這句話,道出味園大樓的歲月。

明日星球裡的懷舊時光

Universe的入口有些隱密,從味園大樓側門進入,沿著旋轉樓梯的扶手一階一階向下走,暗紅色的地毯、長廊與映入眼簾的彩色星球像要將我們引入未來,時光卻開始倒流。

此時,赤犬樂團正為今晚兩小時的「全日本赤犬歌謠祭」進行排練,上個月Universe剛汰舊換新的音響設備爆發力十足。30米寬、36米深的表演廳挑高4.5米。抬起頭,天花板繁複而無以名狀的吊飾,蜂巢金屬板、宇宙行星、水晶吊燈、鏤空球燈、狼牙棒、掛滿小燈泡的植栽枝葉……令人目不暇給。

在味園大樓分層、寰宇歌舞廳縮編前,這些星系隨著星空的壓低一起下降,重新進行一次融合。溫暖的燈泡光、舞台上五光十色的日光燈管,在遍地LED的今日顯得懷舊,卻構築出昭和時代的未來感。在最後一次轉型前,這間地下室經歷過超市、卡拉ok、撞球酒吧、電音俱樂部。今日舞台前的空間被72座斑紋花樣的沙發圍繞,看來既像搖滾區,又如同舞池、溜冰場。全廳可容納800至1000人。

自助食物區的印度廚師正烹煮咖哩,吧檯的酒保們準備著材料。今晚這場活動售出了500張票。協助翻譯的松谷康弘(Matsutani Yasuhiro)是土生土長的大阪青年,參加過數回Universe的夏日活動,「這裡很多人喜歡復古的情調,臺灣也是嗎?」他為Universe帶給他的意義下了個註腳。這回是他第一次聆聽赤犬樂團的表演。

成軍近廿年的赤犬樂團原走搖滾曲風,但在近年轉向六七○年代的昭和懷舊風。由於Universe的活動沒有刻意宣傳,場內未見外國面孔。竹原一平描述,Universe以當地客源為主,並未受到四五年來觀光熱潮的影響,縱使他們在一街之隔、或就住在樓上旅館。

Universe的票價一般從2500日幣到6000日幣不等(約台幣600到1500元),相較於大阪其他音樂表演廳,既價格便宜、又交通便利。松谷康弘不斷對我強調,這是當地其他音樂盛事難以遇見的價格。

幾小時後,我搖晃著手中的威士忌,還沒來得及理解舞台上小提琴、西裝領帶、木乃伊、太空武士的大亂鬥,舞台已緩緩暗下。一波波規律的掌聲取代了激動的「安可」聲,在如此矜持的熱情中,一隻巨大的綠色獨角獸突然從我身後鑽出,飛馳在銀河間。主唱坐在獸背上,邊高唱最後一曲,邊拋出糖果禮物。我回頭望去,各年齡層的聽眾肩並著肩,有些哼著歌曲,有些眼眶泛淚,簇擁在星系中央觀看謝幕,隨昭和風情的音樂搖晃身體。

懷舊曲風的表演吸引了不同年齡層。(味園Uiverse提供)

在寸土寸金的大阪地鐵難波站一帶,老派、海派(俗擱大碗)的味園大樓裡一座竟可容納40多人的大電梯,引人遐想當年時髦氣派的歌舞大樂園。昭和時代長者口中摺鈔票射紙飛機的顧客、爵士樂隊、旋轉暨升降華麗舞台,雪茄……等景象早已物換星移,但老服務員的待客依然慎重。

經濟蕭條後,令年輕人些微生畏、憂懼龍蛇雜處的此地,外地客更大多穿梭於旅館、地鐵站之間。然而往「裏難波(Ura-Namba)」深處探索,愈挖掘愈驚喜。近五年來,這裡吸引了藝術家、獨立音樂人、次文化實踐者打造自己的天地。其中一處,便是味園大樓2樓素聞神秘、主題怪奇的獨立酒吧區。

貼滿同名電影與活動海報的味園大樓一角。(味園Uiverse提供)

我走上高低起伏的樓地板,昏暗燈光在長廊間閃爍,狹窄的走道瀰漫著蘋果甜、檀木香、印度線香。沿著牆面各種張牙舞爪、袒胸露乳、哥德妝容或可愛動漫的海報步步走,小小的招牌在每間酒吧入口發出不同顏色的光,傳來各種笑聲,有些門口敞開一角,有些完全闔上。整個空間是一處口字型迴廊,很快就繞了一圈。再繞一圈嗎?我有些慶幸還不必決定該挑哪一扇門推開,因為已經約了常客領路。

地下室Universe的許多常客、藝人、經營者也是這裡的老主顧,甚至擁有自己的酒吧。竹原一平就擁有間自行裝飾的「Individual夜香」,「蠍獅(Manticore)」則是赤犬貝斯手的窩;我錯過的Universe前設計師岡田,則剛剛離開他的「變色龍gallery啤酒屋」,準備啟航自己的海上環球旅行。

隱密奇特的獨立酒吧聚落

這裡真是跳酒吧(bar-hopping,同一晚上輪流喝多間酒吧)的好地點。在東京工作時已很熟悉跳酒吧的生川智彥(Ikukawa Tomohiko),從一間以「手稿(script)」為名、沙發座旁播送動畫的酒吧,喝到另一間以「新春」為名、狹小得勉強只擠得下10人的小酒吧,氣氛也從喧鬧轉為慵懶。他解釋:「味園大樓的酒吧很熱門,不常有空位,」但自從聽聞京都朋友的推薦、3年前第一次拜訪後,他就迷上這兒氛圍,試著每周造訪,一晚跳2至3間。

他回憶東京新宿黃金街滿滿約200間居酒屋,自己曾每周末和朋友跳兩三間。同樣是戰後歷經特種行業的區域,大阪的裏難波一帶則富含關西人的熱情。雖然相較之下,味園大樓裡的酒吧僅約40間、經營者隨時間流動、每間大小也僅容10至50人,然而氛圍特殊迷人,也相當舒服友善。聊到這兒,本來正低頭磨冰塊的年輕酒保剛好遞給我一張親自畫的地圖,推薦附近美味的咖啡廳,笑說自己曾在那兒遇見臺灣朋友。

我在自己桌上看見表情奇特的迷你醬油瓶,小心翼翼地問他能否拍照──因為先前朝著對投影幕動畫唱歌的年輕人按下快門,投來的驚異眼神令我抱憾自己似乎入侵了他們隱私的歡樂。

我們的吧檯位置旁,還有一個袖珍超級瑪利歐公仔,正駕駛他的紅色賽車。周圍停著幾部黃色計程車,一旁另有部銀灰色的跑車格外面熟……

「《回到未來(Back To The Future)》!」生川智彥提醒我。

那句「回到未來」霎時令我時空錯亂,啊,看著電影中那台布朗博士發明的時光機──DMC-12跑車,在差點脫口而出「好復古」之前,生川智彥已興高采烈地繼續問下去:「《星際爭霸戰(Star Trek)》也是50年前的作品,對嗎?」

這些電影是我的兒時回憶,卻是日本人的昭和回憶。確實,戰後約十年創建的味園大樓,在當年是革命性的前衛、未來感設計,如今則因思古幽情而重新成為各年齡層的新體驗。我想起Universe的星球、銀河、幽浮……乾了最後幾口威士忌,又將口字型迴廊繞了一圈,準備推開每一扇門。

果然,蒸氣龐克(steam punk)縈繞許多空間,遊走在科幻與復古的邊緣,每位酒保各有風格。幾間充滿螢光色的酒吧裡,牆上是穿環、綁縛、煙燻眼圈等影像紀錄。有間將電腦擺滿一整條L型吧檯桌的小酒吧,人人面對螢幕,玩著任天堂的老遊戲。

明晚是日本「成人禮」節日前夜,「黑花祕密結社(Secret Society Sakinohaka)」經營的次文化年度盛事「夜光金魚」第24屆將於深夜登場。我仔細閱讀傳單,除了紙張前後多次附註的「嚴禁拍照」外,節目資訊連多數日本朋友都摸不著頭緒,僅能猜測是一場充滿變裝秀、綁縛表演、獨立音樂與異色文化的神祕活動。

次文化團體盡顯創意

隔天,聽完赤犬樂團的表演後,我又與竹原一平、松谷康弘來到二樓,戴上具辨識性的門票手環。參與者花枝招展,有穿戴浴衣、面具、拳擊頭套、假髮、護士裝……有些蹲在角落對著畫架細細作畫,有些在彼此手上、臉上、身上進行彩繪。一字排開的扭蛋機器中,有各種情趣玩笑詞語的別針,也有各種玩具。

穿著浴衣的男子熱情地在一處攤位招呼,販賣各種面具及遭綁縛的Q版生活物品小吊飾,介於可愛與情趣暗示的創意惹人發笑。我仔細察看那些被五花大綁的青江菜、電話機、冰箱、荷包蛋,研究有無可帶回臺灣贈人的紀念品,身旁兩位大男人倒顯得不太自在。顯然即使身在次文化匯聚地、傳說中瘋狂又精彩的味園大樓,如此畫面仍是多數日本社會大眾陌生場域。

我們繞進幾間酒吧察看,其中一間幽暗卻尖叫聲連連的酒吧裡,DJ正播送經典的動畫歌曲,投影幕放映著有時毫不相干、有時與歌曲同步的動畫畫面,人們則簇擁著在裡頭隨興舞動。竹原一平的酒吧也成了小型舞池,正點著線香,酒保嬉鬧著進行準備。

為了做足觀察到天亮的準備,我入住5樓旅館,卻在浴缸裡舒服昏沉地睡去。根據網路上的資訊看來,這間旅館不乏臺灣自助遊客,多數認為交通位置極佳、價格便宜、雖老舊簡單但設備足夠。不過,據說旅客多不知曉味園大樓歷史,地下室Universe與二樓酒吧的經營者都表示未見臺灣人身影。

床頭一架控制機器吸引我的目光,老式的金屬桿可上下撥動,切換燈光、空調、音響、廣播、電視頻道、呼喚服務員等,以手繪圖畫標示。雖部分功能已不敷使用,然而看著抽煙斗的卜派水手、色情頻道示意圖、將Waitress拼成Waitless的翻譯錯誤,仍感到濃烈昭和感。

廢墟中重建的昭和精神

Universe曾有過「一夜限定復活計畫」等重現昭和感的活動,然皆由企業或私人籌畫,非由表演廳舉辦。音樂家、前京都「休憩(Repos)」音樂酒吧負責人泉一郎(Izumi Ichiro)未曾參與這類活動,但4年前曾為了拍攝朋友的表演而造訪Universe。雖這兒不如自己酒吧有更新潮的設計、更現代的雷射光、更高昂的入場費,然而他仍記得初次造訪感受到的氛圍。

「昭和精神的很大一部分是『我們其實沒有輸』。即使在二戰中失敗,人們對文化與經濟充滿了驕傲。」他自嘲「賺錢動物(economic animal)」,這個七○年代西方人戲謔日本人的用詞,顯示著父母輩辛勤耕耘的精神。「味園Universe或許能讓年輕人看見昭和時光,看見那個時代的象徵,看見當時的瘋狂和活力。」

由於受到朋友前往安養院演奏的感動,泉一郎早已辭去音樂酒吧近18年的工作,於安養院幫忙;然而他持續演奏,談起音樂也總是神采奕奕。

他相信音樂的力量,也告訴我:「舊時代的音樂不會消失。」他舉神戶大地震後的重建期為例:「原本已經消失好久、不被DJ播放的昭和音樂,在大地震後,無論電視、收音機中,都重新開始大量播放了起來。」

他相信,人們或許只是曾經遺忘了音樂帶來的美好感覺。「特別是現在,日本人將愈來愈需要充滿溫暖、人性的音樂,」他樂觀地強調:「網路世界也造成人與人之間失去真實的連結,而愈來愈渴望獲得關注。」相約一起聽音樂,就是真實世界裡很美麗的連結。

味園大樓經典招牌,是大阪人對昭和時代的記憶。(味園Uiverse提供)